书架
明末穿越众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石油开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在出磺坑原本的历史上,1号坑的位置离后龙溪很近,位于河川边坡,地势倾斜之处,2001年曾在此地建成1号油井纪念碑,并在纪念碑处建成1号油井纪念公园供游客参观。

  一号油坑便是清朝最早时,民间自行开挖的第一处石油开采点,此地离河边不远,地势稍低,据记载,清朝时此地居民向下开挖十米左右便能见到石油冒出,开采难度不大,清朝时的1-5号采油坑便是在此地开坑。

  台湾日据时期,大正11年(1922年),许是早起坑点内的石油开采殆尽,日本人在1号坑更南边的地方开坑成功,此地海拔252米,命名为第18号老油井。

  自大正11年起,至昭和14年(1939年)出磺坑93号井开坑成功,日本人在此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疯狂掠夺此地石油资源,为他们的飞机舰船提供动力,最终直至1945年时,终于将此地易于开采的石油采掠一空,只留下当时还没有技术与能力去开采掠夺的天然气资源与部分当时技术难以探明的深层油。

  18号坑位于1号坑南边的山麓,93号坑则位于海拔273米处,离18坑不远,后世的游客从18坑出发,沿着建成的步道,需时五分钟即可抵达93号坑,若是从93号坑往南,行走于山道,约20分钟可抵达海拔365米的29号油井,此井为1923年建成。

  元老院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前期先在河边开挖石油,此地最深处只需要挖到120米左右便能做到日产1500斤原油,120米的深度对于前期的开采设备以及其它相关设备的需求不大,便于前期开采,倒是处于山地之上的出油坑点,基本都是300米到3600米左右的深度才能出油,从开采难度上来说,还是河边更简单些,从实用程度上来说,前期若是建炼油厂,经验不足的穿越众显然不能消化太多原油,河边坡地显然更合适作为初期开采点,只不过从石油储量上来看,显然是山地那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