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千年积累获一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诸葛老大这就算是定了基调了,不过此次考核确实也是没什么可以诟病的地方,而我和董允也自问是尽心竭力了。
所以我和董允互相对望了一眼,就同声附和诸葛老大这个结论了,然后董允就顺便说了此番考核的所有资料,都如之前商定的一样,全部运回了长安城中,要如何处置还请诸葛老大指示。
这事诸葛老大明显已经是早有思考,顺口就说道,让董允现在回去,将所有资料全部运来丞相府中,待他亲自查验无误之后,就会送进宫中。
说到此事,诸葛老大顺带也向我和董允说了,刘禅陛下已经决定继承大汉传统,在宫中重新修建石渠阁,以作保存书籍图册之用。
董允运回来的这批资料,可谓是正得其时,如若经过考证之后,“九品中正法”确是官员考核良法的话,这批资料定必会送到石渠阁内。
而诸葛老大之前也已经与刘禅陛下说及此事,如若此番凉州官员的考核得到朝廷众臣的肯定的话,刘禅陛下就会于石渠阁中另辟一室,以存放以后历年来官员的考核资料,方便官员任免升降。
说完这番话,诸葛老大就让董允先行退下,去将一应资料运送到丞相府中,待董允离去后,诸葛老大再向我发问,就刚才董允所言,可有什么补充之处。
果然为上之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诸葛老大果真得其精粹,更难得的是充分考虑到人心,用正当理由遣走董允之后,才来问我这个亲近之人。
只是方才董允所言,已是相当详尽,就考核过程,我也没什么可以多说的了,不过有些地方,我倒是可以说一下的。
那就是此去凉州之行中,我们搞尽脑汁为“九品中正法”打上的数个补丁了,于是我就将打这些补丁的时候,我和董允是出于什么问题、当时又是什么想法、以及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此种种,尽皆向诸葛老大说了一通。
说真的,这些想法以及思考,董允作为一个下属,向诸葛老大这个上级说的话,未免有点尴尬,但是让我这个弟子兼女婿说的话,就相当合适了,也顺便有一个晚辈向前辈求教的意思,可以让诸葛老大帮我们品评一下我们打的补丁是否合适。
诸葛老大边听我的述说,边微微点头或是沉吟,直说了一刻多钟,我才将这些种种全部说完,诸葛老大听完之后,不由感叹说,我和董允此行做得不错,这些思考都甚为难得,而能够就遇到的各种情况切实地提出解决的方法,也已经算是历练出来了。
尤其是我们对官僚心态的把握,可谓是明见,已经算是洞察人心了,而之后提出的方法,也颇是适合,就诸葛老大所言,他也想不到更合适的方法了。
诸葛老大说的这番赞赏,我却是欣然接受了,毕竟是千年官场政治积累下来的定性之论,可以说不是对人心的洞察,而是数千年官员政治生涯,积累下来的各种事例证明的定理了。
虽然最后提出的方法,不敢说是万世不易,但是也应该说是一时之选了,就我认为,只要朝中吏治未曾腐坏过半的话,这套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至于吏治腐坏过半,整个州的官员都串通一气的话,估计王朝也已经是衰弱不堪了,到了这个时候,要么就是引入别的监察手段刷新吏治,有着后世那种“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大勇气、大毅力,要么就是任其腐坏下去,直至王朝灭亡了。
诸葛老大这就算是定了基调了,不过此次考核确实也是没什么可以诟病的地方,而我和董允也自问是尽心竭力了。
所以我和董允互相对望了一眼,就同声附和诸葛老大这个结论了,然后董允就顺便说了此番考核的所有资料,都如之前商定的一样,全部运回了长安城中,要如何处置还请诸葛老大指示。
这事诸葛老大明显已经是早有思考,顺口就说道,让董允现在回去,将所有资料全部运来丞相府中,待他亲自查验无误之后,就会送进宫中。
说到此事,诸葛老大顺带也向我和董允说了,刘禅陛下已经决定继承大汉传统,在宫中重新修建石渠阁,以作保存书籍图册之用。
董允运回来的这批资料,可谓是正得其时,如若经过考证之后,“九品中正法”确是官员考核良法的话,这批资料定必会送到石渠阁内。
而诸葛老大之前也已经与刘禅陛下说及此事,如若此番凉州官员的考核得到朝廷众臣的肯定的话,刘禅陛下就会于石渠阁中另辟一室,以存放以后历年来官员的考核资料,方便官员任免升降。
说完这番话,诸葛老大就让董允先行退下,去将一应资料运送到丞相府中,待董允离去后,诸葛老大再向我发问,就刚才董允所言,可有什么补充之处。
果然为上之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诸葛老大果真得其精粹,更难得的是充分考虑到人心,用正当理由遣走董允之后,才来问我这个亲近之人。
只是方才董允所言,已是相当详尽,就考核过程,我也没什么可以多说的了,不过有些地方,我倒是可以说一下的。
那就是此去凉州之行中,我们搞尽脑汁为“九品中正法”打上的数个补丁了,于是我就将打这些补丁的时候,我和董允是出于什么问题、当时又是什么想法、以及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此种种,尽皆向诸葛老大说了一通。
说真的,这些想法以及思考,董允作为一个下属,向诸葛老大这个上级说的话,未免有点尴尬,但是让我这个弟子兼女婿说的话,就相当合适了,也顺便有一个晚辈向前辈求教的意思,可以让诸葛老大帮我们品评一下我们打的补丁是否合适。
诸葛老大边听我的述说,边微微点头或是沉吟,直说了一刻多钟,我才将这些种种全部说完,诸葛老大听完之后,不由感叹说,我和董允此行做得不错,这些思考都甚为难得,而能够就遇到的各种情况切实地提出解决的方法,也已经算是历练出来了。
尤其是我们对官僚心态的把握,可谓是明见,已经算是洞察人心了,而之后提出的方法,也颇是适合,就诸葛老大所言,他也想不到更合适的方法了。
诸葛老大说的这番赞赏,我却是欣然接受了,毕竟是千年官场政治积累下来的定性之论,可以说不是对人心的洞察,而是数千年官员政治生涯,积累下来的各种事例证明的定理了。
虽然最后提出的方法,不敢说是万世不易,但是也应该说是一时之选了,就我认为,只要朝中吏治未曾腐坏过半的话,这套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至于吏治腐坏过半,整个州的官员都串通一气的话,估计王朝也已经是衰弱不堪了,到了这个时候,要么就是引入别的监察手段刷新吏治,有着后世那种“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大勇气、大毅力,要么就是任其腐坏下去,直至王朝灭亡了。